每个新生儿从出生的第一天起就开始接种各式各样的疫苗,疫苗的保护作用将会伴随其一生,预防接种门诊墙上张贴的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的免疫程序很详细,可是究竟选一类疫苗还是二类疫苗呢?该怎么选择?今天
四平母婴会所小编就来带大家了解一下不同种类疫苗的相关小知识。
1.什么是一类疫苗?什么是二类疫苗?
《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将疫苗分为第一类疫苗和第二类疫苗。
关于一类和二类的区别,相信大家也都有所了解,一个免费,是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另一个自费自愿接种。
第一类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包括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省级人民政府在执行国家免疫规划时增加的疫苗,县级及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开展的群体性预防接种所使用的疫苗。
第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
通常大家就将其称为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
2.二类苗好不好,要不要打?
大多数家长都会认为,分了两种,肯定重要性不同,其实不然,这是国家根据财政状况和防病规划做出的分类,而且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提高,会逐渐把二类苗划为一类。
不管怎样,现在大家关心的还是,二类苗到底要不要接种?
二类疫苗对于疾病预防来说,是一类疫苗的补充,家里有条件的都建议在完成一类的前提下,接种二类疫苗。这一点没有错,然而,二类疫苗也有很多,如果不想全部接种,有没有什么优先推荐接种的呢?
像Hib、水痘、肺炎、手足口、流感病毒、轮状病毒感染会对宝宝造成极大地危害,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建议家长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根据宝宝的身体状况,选择适合的二类疫苗接种。
3.国产的好,还是进口的好?
国产和进口在质量上无本质区别,注射后效果相同,只是价格不同,生产工艺不同。
4.因生病疫苗推迟了,是否会影响效果?
按时接种疫苗对宝宝来说最好,但是遇上不可避免的情况,适当采取延迟的措施也是可以的,只是起效时间会晚一些,早接种早预防。
接种后,家长应停留30分后再离开,期间注意观察宝宝是否有过敏反应。接种部位会出现轻微肿胀、疼痛、硬结等症状,这些都是正常的,根据受种者个体差异的不同,在接种后的几天、几周或几个月,这些症状会消失。
四平母婴会所小编提醒大家,当接种部位出现的肿胀、疼痛并逐渐加重,有时还会有明显的过敏现象时,要及时就医。